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广大教师“课程思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化传媒学院于11月2日下午在10号楼微格教室505举办“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教师比赛,评委由文化传媒学院党政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业学科带头人担任,经各教研室认真选拔,推荐五名教师参加比赛。
文化传媒学院院长朱占青先向参赛教师和评委专家,简要介绍了比赛目的、比赛要求、评分标准等。随后,张琦老师讲了《纪录片赏析》,从各国的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精髓,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自觉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增强职业责任感。申景梅老师讲了《路遥小说的苦难情结—以<平凡的世界>为例》,从著名作家路遥的作品中“奋斗者”形象的解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难”,敢于与苦难抗争,不负青春,做最美“奋斗者”。高会敏老师讲了《鲁迅》,从鲁迅先生的经历及创作中彰显“立人”情怀,增强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龙慧敏老师讲了《大众报纸的代表—普利策》,从普利策的主要新闻生涯的归结,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人物。于国华老师讲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从“诗圣”杜甫诗歌风格形成的解析,深刻理解作品风格与爱国情怀的紧密关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每位参赛选手在20分钟内,既讲解专业知识,又启迪学生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展现了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风采,比赛现场掌声不断。最后,于国华、龙慧敏、申景梅三位老师将代表学院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教师比赛。
院长朱占青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涛教授分别对比赛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他们对五位老师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参赛老师充分利用好这次比赛搭建的交流互学的平台,充分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院长朱占青作总结讲话,此次教学比赛的举行,为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搭建了交流展示的舞台,希望全体老师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内涵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既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传道授业,又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指引航向。
(撰稿:魏娜 审核:朱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