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传统书法艺术,夯实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增强师范生写好“三笔字”的意识,提升师范生书写技能水平,同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学校大赛,文化传媒学院决定举办2025年度师范生“三笔字”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2023、2022级每班推荐3位同学。
请于2025年4月14日16:00点前,填写《2025年度文化传媒学院师范生“三笔字”学生报名表》在线文档,另请参加决赛选手加入微信工作群,以便后续比赛事项通知。
二、比赛项目
比赛分为毛笔字、硬笔字、粉笔字三个项目,每位选手均需参加以上三个项目。
三、比赛形式
比赛拟于2025年4月15日下午2:30-4:10举行。参赛选手须携带学生证,比赛用纸、墨、毛笔(也可自带)由学院统一提供,钢笔请自带。现场创作作品具体要求见附件3《黄淮学院师范生“三笔字”大赛要求与评分标准》及附件4《书写参考内容》。
决赛采取现场比赛,具体时间和顺序如下:
第一阶段(2:30—-3:00) |
硬笔字 |
第二阶段(3:00—3:30) |
粉笔字 |
第三阶段(3:30—4:10) |
毛笔字 |
比赛地点:硬笔字10号楼微格教室(503、505),粉笔字10号楼107、毛笔字10号楼108室。
四、奖项设置
(一)个人全能奖:共20名,其中,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二)个人单项奖:粉笔类、毛笔类、硬笔类各15名,其中每类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另设优秀奖。
个人全能奖及个人单项奖的评选,参照相关规定进行。若同一选手同时获得个人全能奖和个人单项奖,荣誉证书分别发放。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文化传媒学院
2025年4月12日
附件1:黄淮学院师范生“三笔字”大赛要求与评分标准
每项内容可自由创作,也可在学校给定书写参考范围内自行选择(英语专业参赛学生作品内容自备)。具体要求与评分标准如下:
一、硬笔字
(一)基本要求
1.内容:大于80字的经典短文;
2.形式:横排、竖排书写均可,使用简化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字体自选,以楷体、行书为主。
3.纸张:中文A4大小作品纸(90格、100格、105格、110格、128格、156格)任选一种;
4.时间:30分钟以内。
(二)评分标准
1.基本技法(40分)
笔画流畅,无颤抖(15分)
笔锋明显,提按分明(15分)
无涂改、污渍(10分)
2.字形结构(30分)
单字结构合理(10分)
整体行列对齐(10分)
大小一致,轻重协调(10分)
3.实用美观(30分)
适合日常教学笔记(10分)
风格统一,无突兀字(10分)
卷面整洁(5分)
落款规范(5分)
二、粉笔字
(一)基本要求
1.内容:一首20字以上的古诗词;英语专业学生自行创作。
2.形式:小黑板上书写,横排、竖排书写均可,使用简化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字体自选,以楷体、行书为主。
3.时间:30分钟以内
(二)评分标准
1.书写规范(40分)
笔画清晰,无连笔、漏笔(15分)
字形工整,符合楷书规范(15分)
标点符号正确(10分)
2.版面设计(30分)
字距、行距均匀(10分)
整体布局美观(如标题居中、分段合理)(10分)
无擦改痕迹(10分)
3.教学适用性(30分)
大小适中,后排可见(15分)
内容无错别字(15分)
三、毛笔字
(一)基本要求
1.内容:一首20字以上的古诗词。
2.形式:如竖向书写,必须用繁体字(包括异体字)字体只能采用楷书、篆书、行书和隶书之一;如横向书写,必须采用简体规范字。
3.纸张:四尺三开宣纸(46*69cm)。
4.时间:40分钟以内。
(二)评分标准
1.笔画技法(40分)
起笔、行笔、收笔规范(10分)
线条力度与节奏感(15分)
提按转折技法(10分)
笔画粗细变化自然(5分)
2.结构布局(40分)
字形端正,结构匀称(15分)
重心平稳,疏密得当(10分)
偏旁部首搭配合理(15分)
3.章法气韵(20分)
整体协调,行气贯通(10分)
墨色浓淡适宜,无洇染(5分)
落款规范(5分)
五、相关说明
1.参赛选手成绩为所有评委打分成绩的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个人全能奖的成绩计算办法为个人三个单项得分的总和。
附件2:书写参考内容
一、钢笔字(仅供参考)
1.《大学》节选
(71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27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中庸》节选
(131字)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劝学》
(97字)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进学解》节选
(110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5.《少年中国说》节选
(93字)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6.《劝学》节选
(99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爱莲说》节选
(14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师说》节选
(131字)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学记》节选
(80字)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22字)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83字)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114字)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106字)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10.《济南的冬天》(片段)——老舍
(109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1.《故都的秋》(片段)——郁达夫
(95字)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12.《荷塘月色》(片段)——朱自清
(98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13.《背影》(片段)——朱自清
(124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毛笔字、粉笔字(仅供参考)
1.《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悯农》〔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相思》〔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鹿柴》〔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八阵图》〔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8.《寻隐者不遇》〔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风》〔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1.《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画鸡》〔明代〕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6.《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8.《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9.《赠刘景文》〔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0.《黄鹤楼》〔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