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桥,这个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作为跨越障碍的通行方式,或书画作品中构成画境的意象,或文学作品中感伤情怀的艺术载体。从“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我们看到了典型江南水乡城市苏州之美,从“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孤零零地站在昔日繁华的洛阳桥边遐想感伤。提到桥,我更是想到近日学校工会文传分会组织观看的《金刚川》这部战争题材院线电影,以普通士兵镜头角度,记录他们以血肉之躯守住的那座桥,感谢英烈搭建的这座生命之桥,铸就今天的和平盛世!
当我看到这部影片,忍不住泪盈于睫。尽管那时中国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但是他们却毫不松懈,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奔流的金刚川深4米,最宽处达60米,跨越于湍流河面的一座桥,是志愿军运往战役前线的交通要塞。年轻的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换来山河无恙、国泰民安。面对不间断的轰炸机和侦察机的侵袭,志愿军搭建的大桥一次又一次被拆毁。然而,又一次次被重建,连敌军都忍不住感叹,究竟是什么支撑这些战士不顾自身安危?于是,我从张飞、关班长、高福来、刘浩、闫瑞不同的口音代表着五湖四海寻找到了答案,他们为了同一个"抗战"目的而来,冲着同一个"保家卫国"的目标而去,激发我们更多的爱国热情。2020年,不同寻常的年份,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专家、医生也像影片《金刚川》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地在自己的“战场”分秒必争,架起生命之桥,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放下对家庭的牵挂,年轻的白衣天使收起眼泪和娇柔,化身战士,用行动作答。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坚守初心,在育人路上永不止步,用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录制网络直播课程,做到“停课不停学”,架起与学生间沟通之桥,打开彼此的心门!
在电影《金刚川》关于修桥片段的视听也颇为震撼,运用带有强烈压迫感的电子音色,体现出志愿军战士在当时环境所面临的压力感。这种压力不仅仅是来自于面临不停轰炸的压力,也是来自于凌晨5点大部分部队必须要过河的压力,来自于当时整个抗美援朝局势的压力。创作者故意把这个音色做得音量比较大,甚至都有点刺耳、有点失真的效果,表现这股强大的压力,遥想当年的战场上,我们深知无论等待过河的大部队,还是日夜修桥的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压力均都倍增。
在电影《金刚川》中,那座永远炸不毁的,创造神迹的人桥,象征着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血性。正如影评人的动情解读,这座人桥不仅是当年战场上的一座英雄丰碑,更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传承与延伸的中国精神缩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时光褪去,英雄仍在,致敬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今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从胜利的那一刻起,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在随后的岁月里,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从未改变、历久弥新。吾辈当自强,珍惜现今家国昌盛,铸造中国精魂。作为黄淮学院的一份子,我们要用这种魄力,积极投身建设大美黄淮,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撰稿:刘文琦 审核: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