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首页 >> 师范专业认证 >> 教学案例库 >> 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教学案例库 >> 正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03 22:56:53  发布人:文化传媒学院  浏览量:0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知识。

2.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文章的文脉,感受文章情理交融的特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富于哲理的思考,把握其中承载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骈偶押韵的独特语言美感。

【教学思路】

一、评价导入,激发兴趣

二、印象中的陶渊明

三、文中陶渊明——深层对话:我眼中的陶渊明填空,词句-形象-心情

四、你心中的陶渊明:一句话表述

五、文化中的陶渊明:讨论话题,探讨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激发兴趣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宋代李格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宋代陈知柔:盖其词高甚,晋宋以下,欲追蹑之不能。

清代刘熙载:屈子辞,雷填、风飒之首;陶公辞,木荣、泉流之趣。虽有一激一平之别,其为独往独来则一也。

二、印象中的陶渊明

1、陶渊明名句pk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归纳印象陶渊明

我们记忆中的零碎的、浅层的陶渊明:清高、闲适、随性、逍遥、菊花、淡泊名利、不慕权贵、安贫乐道、真隐士、田园诗人。

三、文中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深层对话

我眼中的陶渊明,填空

读课文填空:

从(诗句)中,我看到(他什么形象),让他(怎么样了)。

教师答案预设:

从文中,我看到他在外做官任职,但是举头之间,望月思乡,想起他家的家园,内外的田园是否长满了蒿草,房屋布满了尘土和蜘蛛网,让他生起对家园的惦念,触动了他归家的心愿。

从文中,我看到坐在办公室办公的陶渊明,满脸写了惆怅,不断发出一声声哀叹,有谁理解他的痛苦?让他的心被关在一个令人窒息的密闭空间里,疲倦地跳动,哭泣地跳动。

从文中,我看到陶渊明在过去和未来的十字路口,不再徘徊,不再犹豫,过去走过的迷途不可能改写,但是还好走得还不算太远,赶紧折回来,步入正确的路径,奔向心中的太阳和光明。一个知错就改,迷途知返的人。让他失去步入官场的理想和壮志,只能远离黑暗的政治。

从文中,我看到陶渊明一路飞回家,选择“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轻舟是为了更早到家,轻快飘荡的小船,感觉风吹衣的惬意,遥望自己家的小屋,一阵狂喜,让他边跑边跳边笑边叫,歪了帽子,丢了一只鞋,高兴地像个孩子。

学生一:从文中,我看到陶渊明在办公室里,眼中充斥着杂乱琐碎的公文,耳中贯穿着下属聒噪世俗的争吵,心在笼子里一般难受,只能通过紧缩的眉头表达惆怅,心绪飞到了一百里外的田园,自己坐在田埂上,拎着酒壶,对天自饮,看到远处的好景致,又拄着拐杖追逐美景,回过神,刚刚美好的景象,让他勾起思家的念头,拨动了心底归家的心弦。

学生二:从文中,我看到陶渊明站在船头,天还蒙蒙亮,他却归心似箭,不停地问行人还有多远才能到家,船漂过水面,桨划过潺潺流水的声音,更是让他心急,他的腿不停地抖动,带动衣衫,恨不得现在就到正午,让他回到日思夜想的田园。

学生三:从文中,我看到陶渊明陶渊明静静地靠在床边,窗外是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微风吹拂的树叶,正映照了他内心傲人的情怀,他清高的样子。

学生四:从文中,我看到陶渊明望着山头淡淡的云气和飞倦的鸟儿,想起曾经做官的自己,反省又自责,厌倦官场的污浊黑暗,在园中徘徊,抚摸着孤松问:你孤独吗?孤松说:我不孤独,天地之间就是我的家。

学生五:从文中,我看到陶渊明在回家后,面对田园,心里甚是欢喜,面对门外敲门的客人,也并不想理睬。他认为弹琴,读书,田耕,划船,登山,享受这种平常的事,就可以快乐地度过余生。再把自己带到官场,感受污浊之气,也只能扰乱自己的内心罢了。

学生六:从文中,我看到陶渊明拄着拐杖,轻抚着长满青苔的石壁,穿梭在山谷间,探索着自然的美。或是行走在布满泥浆的幽径,捧着酒壶大口畅饮,清风拂过他的衣袖,他忽然感觉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山丘融为一片翠色。因为他深爱着自然的一切,所以他再也没有离开。

四、你心中的陶渊明:一句话表述

请用一句话或一副对联,说一说你心中的陶渊明。

苏轼: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辛弃疾: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朱光潜: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忠臣和隐士。

同学们:

他永远是人们保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

不为世俗低头,只为美好折腰。

群书博览平天下,美酒独酌隐田家。

胸怀猛志多次出仕,心爱自然几番归园。

胸怀猛志多次出仕,心念骞翮一次归隐。

左手田间理荒秽,右手菊中见南山。

左手田间理荒秽,右手案桌写闲适。

左手田间理荒秽,右手指间览群书。

官场世俗为羁绊,田园风光是心欢。

追求权钱形受累,回归田园心觉喜。

追求权钱形受累,爱好自然心得安。

追求权钱形受累,享受田园心开扉。

自食其力天地间,赏菊饮酒田园中。

自食其力天地间,精神长存宇宙中。

五、文化中的陶渊明

讨论话题:面对磨难,列举中国文人不同的反应,探讨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中华文明延绵几千年,中国文人灿若辰星,每逢遭遇生命的坎坷磨难,呈现出不同的反应态度:

有的直面磨难,担荷者如杜甫。

有的消融磨难,化解者如苏轼、王维。

有的撞击磨难,牺牲者如屈原。

有的远离磨难,勇敢者如陶渊明。

教师总结:

幸福的人生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生却各个不同。余秋雨在做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时,辞职转向文化研究,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做辞职演说。陶渊明之于我们今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余秋雨,也在于我们每一个人。

在黑暗、荒芜的时代,陶渊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一树繁花,一树果实,各个美丽饱满,期待我们的细赏细品。文化上的他,给我们这些后来者长成大树的示范和榜样。人生无论经历何种磨难,我们可以像陶渊明那样,勇敢离开“形”“影”桎梏,找到自力更生的方式,吸收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形成自己的定力和坚守,在更大的时空天地,精神自由长存,心灵得到安放,获得最大的幸福。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是一种顺其本性自在的人生方式。


核发:文化传媒学院 点击数:0收藏本页